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教育 成语教育

成语典故人物大全-成语故事人物以及意思

tamoadmin 2024-10-18 人已围观

简介负荆请罪、毛遂自荐、退避三舍、围魏救赵、完璧归赵一、负荆请罪白话释义: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方责罚。朝代:西汉作者:司马迁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毛遂自荐白话释义:”比喻自己推荐自己。朝代:西汉作者:司马迁出处:《史记·平原

成语典故人物大全-成语故事人物以及意思

负荆请罪、毛遂自荐、退避三舍、围魏救赵、完璧归赵

一、负荆请罪

白话释义: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方责罚。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事: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

二、毛遂自荐

白话释义:”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故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三、退避三舍

白话释义: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事: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在中原相遇,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一舍等于三十公里)。”

四、围魏救赵

白话释义: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故事: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就叫做“围魏救赵”

五、完璧归赵

白话释义: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事:蔺相如带着珠宝离开秦国攻取城池换;见秦王有诈;就靠着大智慧勇敢;最终达到使宝玉完好回到赵国。”

有关秦汉的成语.典故.人物.战役

1、囊萤映雪

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2、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3、悬梁刺股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东周洛阳乘轩里(洛阳李楼乡太平庄)人,少时便有大志,随鬼谷子学习多年。为求取功名,他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

由于在秦时日太久,以致盘缠将尽,只好衣衫褴褛地返回家中,亲人见他如此落魄,都对他十分冷淡。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便拿出师傅送给他的《阴符》一书,昼夜苦读起来。

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专心读书。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他再次周游列国。这次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苏秦缔约六国,联合抗秦,投纵约书予秦,使秦王不敢窥函谷关达15年之久。

4、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5、立雪求道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着了。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百度百科-囊萤映雪

百度百科-凿壁取光

百度百科-悬梁刺股

百度百科-韦编三绝

百度百科-立雪求道

请帮忙找由历史故事或名人典故演变的成语 并写上主人公 越多越好

来源于秦汉之际的成语:

焚书坑儒(嬴政),指鹿为马(赵高),取而代之(项羽),揭竿而起(陈胜),壁上观(救赵诸侯),破釜沉舟(项羽),约法三章(刘邦),鸿门宴(刘邦项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范增),沐猴而冠(项羽),暗渡陈仓(韩信),分一杯羹(刘邦),背水一战(韩信),十面埋伏(韩信),四面楚歌(项羽),多多益善(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汗流浃背(周勃),一诺千金(季布)……

著名人物:

秦:嬴政、扶苏、胡亥、李斯、赵高、蒙恬、章邯、王离、司马欣、董翳……

楚:项梁、项羽、项伯、项庄、范增、龙且、钟离昩、虞姬……

其他:陈胜、吴广、陈余、李左车、田横、宋义、赵王歇、韩王信……

汉:刘邦、吕雉、萧何、张良、韩信、英布、彭越、陈平、周勃、曹参、樊哙、灌婴、郦商、郦食其……

写出8个有典故的成语 ,并写出意思,及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 (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金屋藏娇(刘彻) 十面埋伏(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千金买骨(郭隗)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封金挂印(关羽)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一字千金(吕不韦) 背水一战(韩信) 才高八斗(曹植)

手不释卷(刘秀)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宝刀不老(黄忠)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七擒七纵(诸葛亮) 言过其实(马谡)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暴殄天物(武丁) 怒发冲冠(蔺相如) 暗渡陈仓(刘邦)

手不释卷(吕蒙) 赤膊上阵(许褚) 韦编三绝(孔子) 程门立雪(杨时)

背水一战(韩信) 嗟来之食(黔敖) 墨守成规(墨子) 鸡犬升天(刘安)

三令五申(孙武) 狡兔三窟(冯谖) 大义灭亲(石碏) 黄袍加身(赵匡胤)

偃旗息鼓(赵云) 风声鹤唳(符坚) 梦笔生花(李白)

口蜜腹剑(李林甫) 力透纸背(颜真卿) 泰山北斗(韩愈) 司空见惯(刘禹锡)

旁若无人(荆轲、高渐离) 孺子可教(张良、黄石公)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病入膏肓(扁鹊、蔡桓公)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投笔从戎—班 超 紫气东来—老 子 始终不渝—魏 征 刮目相看—吕 蒙

暗渡陈仓—韩 信 凿壁偷光—匡 衡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李白

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马绍良 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孟子

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

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的朋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沁园春﹒雪》作者:

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处:《国风》《离骚》

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成语:舍生取义。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秋水》作者:庄子

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秋水》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成语:贻笑大方。出处:《庄子

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劝学》作者:荀况,《荀子》

成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

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

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

《蒹葭》《诗经 楚风》

成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含义:所说的那人,正在水的那方

《最先与最后》作者:鲁迅

成语: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出处:《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含义:赛马的时候,既不要跑在最先,也不要跑在最后。

传说:处世金针 金针:传说织女用于刺绣之针 ,后以金针比喻密法诀窍

含义:做人的诀窍。

檀弓》“勿为戎首,不亦善乎”?成语:不为戎首:出处:《礼记

含义:不做发动战争的人。

成语:不为祸始 刻意》“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出处:《庄子

含义:不做制造灾难的人。

《师说》作者:韩愈

成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含义: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论毅力》作者:

典故:盘根错节。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含义:树根盘结,枝节交错,比喻情况错综复杂。

典故:迎刃而解。出处:《晋书》:“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含义: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典故:功亏一篑,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含义:做事因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

《促织》作者:蒲松林

成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处:《神仙传》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含义: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成语:蠢若木鸡。出处:《庄子 达生》作者:庄子

含义:形容神貌呆笨

《涉江》作者:屈原

1.一鼓作气

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

释义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7.纸上谈兵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8.负荆请罪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9.卧薪尝胆

释义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10.揭竿而起

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

释义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2.孺子可教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

释义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语出《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人物项羽(今江苏宿迁人)和刘邦(今属江苏丰县人)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兵少缺粮,夜里又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难道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