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借荆州是谁的故事-歇后语什么借荆州

tamoadmin 2024-10-15 人已围观

简介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下面是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刘备借荆州歇后语的解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  答案:  刘备借荆州歇后语  解释:  比喻挑刺,鸡蛋里挑骨头。  歇后语

借荆州是谁的故事-歇后语什么借荆州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下面是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刘备借荆州歇后语的解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

 答案:

 刘备借荆州歇后语

 解释:

 比喻挑刺,鸡蛋里挑骨头。

 歇后语故事:

 三国时,孙、刘两家联合起来打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诸葛亮趁机派兵占据了荆州。可是东吴不依,强讨恶要。刘备眼看荆州这块宝地呆不下去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整天闷闷不乐。

 他的心思很快被诸葛亮察觉了。一天,诸葛亮问刘备:“主公是为荆州之事发愁吗?”刘备点头道:“难道军师有什么好主意?”诸葛亮用指头沾了一点茶水,在刘备手心上写了一个“借”字。刘备一惊,心想:这又不是借钱借粮,这大的地盘,人家怎会轻而易举地借给你呢?正当刘备打算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突然门卫进来禀报:“东吴谋士鲁肃前来求见”。刘备知道他是要荆州而来的,更是愁上添愁。可是诸葛亮听后,却高兴得不得了。他连忙附在刘备耳边,叫他如此这般,然后赶忙出去迎接鲁肃。

 鲁肃被诸葛亮迎进门后,屁股还没坐稳,就见刘备呜呜地哭了起来,哭得十分伤心。

 鲁肃奇怪地问道:“刘皇叔何事这般伤心?”诸葛亮代他答道:“我家主公本想奉还荆州,可自己又无立足之地。想派兵去取了西川,再还荆州,又怕你们不允许,伤了孙、刘两家的和气。因此,主公左右为难,十分伤感。”

 鲁肃是个直肠子的老实人。他见刘备这么一副可怜的样子,心肠便软了。他关心地问刘备:“皇叔有没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呢?”刘备假装哽咽地说道:“承蒙鲁公的关照,我只想把荆州暂借一时,待我取了西川,便立即归还您主。”鲁肃又问:“准备借好久呢?”刘备说不出所以然来,诸葛亮怕露了马脚,误了大事,忙接着说:“今冬借明冬还”。

 鲁肃心想:反正只借年把时间,这算得什么呢?但他怕刘备到期后不按时归还,便提出要立据为凭。诸葛亮连忙取了文房四宝,当即签字画押。

 鲁肃返回东吴后,把刘备借荆州的事讲给孙权听了。孙权起初不肯。鲁肃反复解释说:“自古以来荆州都是兵家必争这地。现在我方的形势是北临曹操,南有刘备,如不借荆州,伤了和气,一旦曹、刘联合进攻我们,岂不腹背受敌?我们决不能因小失大呀!”

 孙权见他言之有理,又还有借据在手,于是便答应把荆州借给刘备。

 刘备借到荆州以后,一直赖着不还。三年以后孙权派鲁肃拿着借据来讨,诸葛亮理直气壮地说道:“鲁公,只怕借荆州的期限还没到吧!”

 鲁肃急忙出示借据,说道:“你在借据上写的是今冬借了明冬还,总共只一年的时间,如今是三年了,怎么还说没到期呢?”

 诸葛亮道:“鲁公差矣!我是说今冬借了明冬还,并没有写几年几月几日借,几年几月几日还呀?”鲁肃仔细一看,发现借条上果然没写年、月、日,知道自己上了当,气得语无伦次地说:“我……我上了你们的大当啦!”

 所以,至今还广泛地流传着“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话把。

 更多关于刘备的歇后语:

 1、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2、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3、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4、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5、刘备上了黄鹤楼——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6、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7、刘备三顾茅庐——尽找明白人

 8、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9、刘备卖草鞋——本行

 10、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11、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12、对着张飞骂刘备——寻着惹气

谁借荆州有借无还

三国演义歇后语10个:

1、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2、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3、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4、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5、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6、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7、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8、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9、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0、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

又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

相关历史典故:

赤壁之战后,刘备向孙权借土地,而周瑜后,继位的鲁肃又是“联刘派”,他说服了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鲁肃的策略是:这样孙刘两家可以共同抗曹,东吴能减缓战略压力。这个“借”其实不是借整个荆州,而是荆州的南郡。

但是刘备后来翅膀硬了,他把益州也打下来了。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已经夺得益州,孙权派诸葛瑾向刘备索求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然而刘备的回答是:“等我取得凉州后,一定奉上荆州。”不过这个时候局势变了,曹操进取了汉中,刘备的益州很危险,就派人去和孙权谈判。

而正好孙权也担心打不赢刘备,于是双方达成协议: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

但孙权还是不满足,公元219年,关羽从南郡出发,北伐襄樊,势如破竹,威震华夏,可以说“隆中对”设想的实现指日可待,然而此时孙权方却背信弃义,派兵偷袭,这样,荆州除了南阳后,其余六郡全倒了孙权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