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口诀 成语口诀

统一天下家国强猜生肖-统一天下

tamoadmin 2024-10-20 人已围观

简介是司马炎。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

统一天下家国强猜生肖-统一天下

是司马炎。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

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扩展资料:

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统一中国,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

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刘禅见大势已去而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

司马昭胜利后称晋王,但不久去世。其子司马炎继立后于266年建立晋朝,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晋武帝施行了一系列进步政策增强国力,发展生产。此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民心不附。270年河西鲜卑领主秃发树机能叛,次年匈奴刘猛也随之出关。

272年司马炎又派何桢招降李恪平定刘猛叛乱。274年陆抗去世,275年司马炎释放奴婢替代士兵屯田,树机能归降,拓跋部沙漠汗出使晋朝,马循平定鲜卑。

为了防御吴国,司马炎派羊祜镇守襄阳与吴将陆抗对峙,派王浚于益州大造船舰。

276年羊祜提议伐吴,遭群臣反对而作罢。277年树机能复叛,司马骏帅文鸯等败树机能,降鲜卑二十万。

沙漠汗被鲜卑旧贵族,卫瓘平定拓跋部内乱。278年羊祜病故,临终推荐杜预镇守荆州。此时司马炎派马隆前往凉州平叛,秃发部众杀树机能降。

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伐吴的时候了,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30]。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胄军多路并进。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见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三国时期结束。

百度百科——司马炎

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统一中国都用了多久?保持统一的局面有多少年?

秦始皇一统天下,有福也有祸,福相相依想存,总体来说还是福大于祸,符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势,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也给后世带来了很多福气。

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割据,天下没有统一的君主,各个诸侯国的百姓日子并不好过,连年的征战对于百姓来说是最痛苦的。乱世之中能人辈出,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辉煌和功绩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生命的代价。

七国之间的乱世,让人命如草芥,百姓居无定所,食不果腹,随时担心被敌国灭亡,整天神经紧绷,无法专心务农和正常生活。尤其是处于交战地带的百姓,经常被殃及池鱼,也鲜有人站出来替他们主持公道维护正义。

而秦国在乱世之中站了出来,秦始皇通过变法强秦,又利用连横和远交近攻的强硬手腕统一了各国,让天下合而为一,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文字以及各种文化,让天下安定了下来,也会后世制定了完善的制度。

虽然秦因为自身的暴政以及六国势力的反弹等原因,二世而亡,但是它强大的影响力并没有随之消失,而是坚强的存活下来,也影响了接下来的汉王朝乃至以后的各个君王。秦始皇让天下一统,让百姓有了共主和主心骨,体会到了统一带来的好处。

因此,秦始皇让天下一统更多的是福,是顺应时代潮流创造出来的伟大功绩,他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三国哪个国家统一了天下?

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朝代有九个,即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

这一统一的标准是基本恢复秦朝的疆域,也就是长城以内的传统中国,而宋朝由于没有完成对汉之幽州、凉州的统一,所以不能算作大一统王朝。

1、秦朝

秦朝的统一,如果只算秦始皇,那么用了十年的时间,即公元前230年-前221年。但如果从秦国建国开始算起,那么秦国的统一天下用了550年,即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秦朝的大一统维持的时间很短,至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便结束了,共12年。

2、西汉+新朝

西汉的建立,有两个标志,其一是刘邦在公元前206年称汉王,其二是公元前202年称帝,一般以后者为准,但西汉恢复秦朝的疆域则并不是在击败项羽的那一刻,因为南方的南越、闽越等都还存在。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灭南越,基本上完成了长城以内地区统一。

西汉过渡到王莽的新朝,之间是保持大一统的,至公元17年绿林军起义,天下进入群雄割据时期。从公元前112-公元17年,西汉的统一保持了约130年。

3、东汉

东汉的建立,以公元25年刘秀称帝为标志,至公元36年刘秀灭巴蜀公孙述,天下基本完成了统一。

东汉的统一一直维持到黄巾起义的爆发,也就是公元184年,大约148年的时间。

4、西晋

西晋的建立,以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为标志,至公元280年晋灭吴,天下一统。

但西晋的统一维持的时间极短,至公元301年八王之乱爆发,天下一统的局面不再,不过21年。

5、隋朝

隋朝的建立,以公元581年杨坚篡位为标志,至公元589年隋灭陈,天下遂归为一统。

隋朝的统一局面也维持的不长,至公元611年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始,天下便四分五裂,所以隋朝的统一时间只有22年。

6、唐朝+武周

唐朝的建立,以公元618年李渊称帝为标志,至公元628年李世民灭梁师都,天下归为一统。

武则天的周朝与唐朝是连续的,不影响天下的统一。

唐朝的统一,至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其实便结束了,之后河朔三镇再无归中央节制。唐朝统一的时间127年。

7、元朝

元朝的建立,以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改国号“大元”为标志。但元朝的建立其实要追溯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也就是要从公元1206年算起,至公元1279年灭南宋,天下一统。

元朝的统一维持到了公元1351年,这一年韩山童起义,天下群雄并起,元朝维持统一的时间为72年。

8、明朝

朱元璋参加农民军的时间是公元1353年,称帝建立明朝的时间是公元1368年,而统一天下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公元1382年,这一年朱元璋平定云南。

秦始皇一统天下,在政治上都颁行了什么政令?

三国最后统一天下是西晋(司马炎)。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扩展资料: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

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

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司马炎

春秋战国提出一统天下问题的是谁

嬴姓赵氏的秦始皇出身在公元前259年的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247年年仅13岁就继位为秦王,公元前239年21岁的他开始亲政。在消灭了嫪毐和吕不韦两大势力后,秦王嬴政开始了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步伐。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公元前229年灭赵国;公元前225年灭魏国;公元前222年先灭楚国后灭燕国,顺带灭了赵国王族建立的代国;公元前221年灭了曾经的盟友齐国;前后从灭韩开始前后花了10年时间统一了当时的中国。此后继续用兵南征百越,北击匈奴,扩大了秦帝国版图。

在建立了秦帝国后秦始皇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大一统局面,主要有这么几点措施。

1.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首先是开创皇帝制度并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然后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辅助皇帝治理国家,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把原来秦国的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最后在县下设立乡,乡下设里,把百姓编为什伍。通过这些建立起了组织严密的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秦始皇铸币权收归国家,把货币统一为上币以镒为单位的黄金和下币铜钱秦半两,结束了各国货币混乱的局面。同时对计量单位和工具进行统一标准,方便了国家征收赋税和市场交易。通过这些大大促进国家经济的统一。

3.交通上修驰道和车同轨: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通向全国各地主要城市的驰道,通过这些有效的加强了对全国和边境的控制,也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统一了车辆规格也就是车同轨,方便了人们出行以及车辆的维修和更换。

4文化上推行书同文:废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各国创造的各种异型字,以最接近西周文字的秦国大篆为基础创造出小篆,使得中国文字重新统一起来,这大大方便了各地民众的交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同时大力提倡男女有别的封建伦理道德,好的方面是对不孝和*乱等罪行大力惩治,净化了社会风气。

5.军事上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在击败匈奴收复河套平原后秦始皇在原来的燕赵秦三国长城基础上修建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更好的保护了内地百姓的安全。

秦始皇维护大一统的各种措施为后世许多朝代所借鉴和发扬,奠定了中国今后两千多年以封建中央集权和大一统为历史主流的格局,影响十分深远。因此虽然有焚书坑儒和大兴土木等诸多过错,仍然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

为什么春秋五霸没有一统天下呢?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从伏羲到周朝,所有中央政权的开创者,只想做天下的共主,没有统一天下的理念,远古时代,伏羲、女娲、神农、黄帝、夏启、商汤、周武王,他们的梦想只是想做天下共主,统一天下的理念并没有在他们的时代形成。所谓天下共主,就是天下各国诸侯,依据他人的品质和德行,推选出有威望的人来当盟主,号令天下诸侯,并享有讨伐不听话的诸侯的权力,但没有剥夺诸侯世袭地位的权力,这样的体制,从而导致,从伏羲到周天子,都要通过征讨那些不听话的诸侯,来树立威信,与分裂割据时代的战争没有任何区别。

周朝晚期,孟子说∶"天下定于一。"孟子的话其实就是要天下诸侯重新尊周天子为共主,并非统一天下之意。后来儒家宗师荀子、法家宗师韩非,先后提出统一天下的理念,但天下人都觉得这些不切实际,触犯了自己祖国的利益,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当楚国人听到荀子和韩非的话,第一个站出来说:“哼,不切实际,当初先祖楚庄王问鼎中原之后,楚国尚且等了600年,不能取代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怎么能一统天下呢!现在我们连灭亡周朝的威信都没有,如何统一!”

齐国人说:南有楚国,北有燕国,西有三晋和秦国,统一天下难哪!

韩国、赵国、魏国:“唉,幸亏楚国和齐国,都不想消灭我们!”

燕国:“啊,统一天下,真是痴人说梦!”

秦国当时的秦王,秦昭襄王说:“昔商朝始祖契有功于尧舜禹,享国400年后,商朝开国天子商汤,取代了夏朝,周朝始祖弃有功于尧舜禹汤,享国1000后,周武王灭商,成为天子。现在我也要效仿他们,灭周朝,废周天子,迁九鼎,向天下宣誓一统天下之志!”几年之后,秦昭王果真命人消灭了周朝,废掉了周天子,迁九鼎于咸阳,之后九鼎便下落不明。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项羽说:“迟早有一天,我要证明,秦始皇一统天下,是不切实际的理论,是错误的做法。”

熊氏王族说:“我熊氏楚王一脉,已经没有人能光复楚国了,只能依靠外姓族人,帮我们复国了。”项羽消灭秦朝几年后,熊氏最后一个楚王被外姓族人项羽。

刘邦消灭项羽,一统天下后,说:“谁敢说,一统天下是不切实际的理论,必诛之。”

此时,天下人才发现一统天下是对的,只做天下共主,天下还会战乱不断,从伏羲到周天子,哪位国君登基,不去讨伐那些不听话的诸侯,这与战乱有什么区别,

不过刘邦还是施行郡藩制,导致了后来的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之后,中华真正有了统一的气象。

三国之后是谁统一的天下

历史上有许多分裂时期,其中春秋战国时期是当之无愧的大分裂时期。众所周知,这个时期是战国时秦朝打下天下,统一中原才结束的。可是,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里,也有国力强大的众小国,他们中为何没有人在那时就统一天下呢?今天就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下。

强大的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一般来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这几位在位时,都推动了本国的快速发展,想必大家也不陌生。

齐桓公在位时,召集了四国会盟,因为齐桓公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作为盟主的诸侯。后来,他在管仲的提议下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直接在周天子面前树立起了良好的想象,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晋文公因实力与齐桓公相当,故后人称其为"齐桓晋文",他也结合各小诸侯诸侯国会盟,所以被周天子赐予侯位,成为春秋第二霸。

秦穆公是秦国众多明君中的一个,他在位期间,任意百里奚和蹇叔,使得国力日益强盛。秦最初是处在西部地区的部落,在秦穆公手中,经过韩原之战后将疆域扩大到了黄河西岸。

楚庄王身上更是有"一鸣惊人"这样有名的典故,也曾"问鼎中原",想要统一天下,由于楚庄王的知人善用,楚国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思想家与政治家。

而宋襄公,他擅长以德治军,所以宋襄公在位时,宋国的军事实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未能统一的自身局限

既然春秋五霸国力那么强盛,那为什么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这个时代统一中原呢?这与春秋五霸的自身局限有关系。

这五个国家虽然强大,但实力都还不足以一统天下。先是国家的地理位置,秦在当时虽有统一的实力,但由于它地处偏远,若要攻打其他诸侯国,必然要消耗巨大的民力。这在当时是万万不可实施的。并且,当时有一百多个诸侯国,想要一个个征服而去统一天下,是很难做到的。

这五个国家都有很大的野心,就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才谁都不敢对其他四个国家随意攻打,像"秦晋之好"之类的词,都表现了这几个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

并且,虽然在位的这五位诸侯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但他们的继承者似乎并未继承他们的野心,没有一同天下的野心,自然就做不到攻打他人而增强自己。

社会环境限制了春秋五霸

在当时,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表面上是帮着周天子清理那些叛乱的诸侯国,实质上是为了自己吞并小国而使自己强大。但不管怎么说,提出了"尊王"就表明周天子仍然存在,虽然没有了实质权力,但在形式上仍是一国之主。

再者,就是当时的礼乐制度,在当时,礼乐制度虽然有崩坏趋势,但并未完全瓦解,各诸侯国国君受传统礼乐制度束缚,并未想过要完全取代大周王朝。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当时打仗的目的。在春秋时期的打仗方式基本上是讨伐之战,意思就是只需要你听我的就行了,这其实是一种很不彻底的兼并,因为那些小国家也可能随时造反。由于受时代条件的制约,各国的变革基本都是继续沿袭西周的制度,自然无法完全变革。

总结

正因为有那么多的因素,春秋时期的"五霸"才没能统一全国,而到战国时,分裂成战国七雄,最后由秦统一全国。

在这里,引用先生的一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那个时代,分裂就是历史的大潮流,毕竟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来都是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并不是光凭哪一个人随口说说就可以改变历史大趋势的。后来,秦国统一天下,在我看来,除了实力外,好的机遇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

三国之后朝代顺序如下:魏(三国时期)、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北宋、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扩展资料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操谥号魏武帝。

蜀(汉):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又称“季汉”。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契丹是族名,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