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口诀 成语口诀

淮南子出自-由淮南子衍生出的成语典故

tamoadmin 2024-10-28 人已围观

简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下面是我整理的成语典故3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典故300字 篇1 暗无天日 清朝康熙年间,盱眙县知县朱宏祥被提升为闽浙总督。他到广东不到半载,就使广东全省利兴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广东以前,这里的往来商旅不知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凶手,

淮南子出自-由淮南子衍生出的成语典故

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下面是我整理的成语典故3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典故300字 篇1

暗无天日

清朝康熙年间,盱眙县知县朱宏祥被提升为闽浙总督。他到广东不到半载,就使广东全省利兴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广东以前,这里的往来商旅不知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凶手,一个个都成了无头冤案。譬如:朱肇运主仆两命尽丧;吴学伊主仆3命尽丧;谢俊卿男女5命尽丧。这些人的,都是凶手将他们的肚子剖开,将石头放进他们的肚子里,然后沉入水底的。

据说,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认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诉他上述凶杀案是老龙舡户干的。

朱宏祥听到这一报告后,就到广东东北老龙津这个地方去捉拿凶手,结果擒获了50多名驾船人。经审讯,才知道他们是以舟渡商旅为名,诓客人登上他们的船,再通过放蒙药或烧闷香使客人昏迷,然后下手将客人剖腹纳石,沉入水底。这些船户结帮为害,致使这个地方社会极端黑暗。

暗无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成语典故300字 篇2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队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队伍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队伍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之一。

成语典故300字 篇3

百发百中

成语:百发百中

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故事:

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

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称赞别人做事要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

虽然现代的人们,已经很少人再对射箭会发生兴趣,但是“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可以用在不只是箭术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欢玩箭的人,他的射击技术很高明,他拔出箭,并不需要花时间瞄准,就可以在射程的距离内准确的命中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的射击术“百发百中”。

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的发展,因为观察很仔细,并且了解它的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他是“百发百中”。

成语典故300字 篇4

鹏程万里

传说,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种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开双翅,宛如遮天的乌云一样。

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盘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着旋风,直向高飞去,扶摇直上,冲入云霄,一下子就可以飞出几万里。如此远的距离,大鹏鸟要过半年才能飞回到原来的住所休息。

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看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跃飞腾,悠然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飞飞向几万里外的地方,是为什么呢?”

后来,人们常用“鹏程万里”作为祝贺或自勉的话。李白在《上李邕》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道:“九万里风鹏正举。”

成语典故300字 篇5

开诚布公

“开诚布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刘备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公元234年,诸葛亮病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成语典故300字 篇6

半夜鸡叫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学鸡叫,然后把刚刚入睡的长工们喊起来下地干活。日子一长,长工们对鸡叫得这样早产生了怀疑。小长工小宝为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里,他独自躲在大车后边观察院内动静,不一会儿,只见周扒皮悄悄来到鸡窝跟前,伸长脖子学鸡叫,随后又用棍子捅鸡窝,直到公鸡都叫了起来,他才离开。

小宝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长工们,大家非常气愤,都到地里睡觉去了。天亮后,周扒皮到地里一看,长工们都在睡觉,他举起棍子又骂又打。长工们不甘心受压迫,他们想了个对付周扒皮的.办法:当天夜里,正当周扒皮在鸡窝跟前学鸡叫的时候,躲在暗处的小宝喊了声:“捉贼!”早已准备好的长工们纷纷跑来,对着周扒皮一阵乱打。地主婆闻声赶来,说明被打的是老东家,大家这才住手,并故意表现出惊讶的样子。地主婆无可奈何地扶着狼狈不堪的周扒皮回到屋里去,长工们见状都高兴得笑起来。

成语典故300字 篇7

有备无患

拼音:yǒubèiwúhuàn

解释: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成语故事:

有一次,宋、齐等十二个国家联合攻打郑国,眼看自己国家的兵力不足,郑国的国君急忙请晋国调停,晋国也很爽快答应,于是赶紧与十二个国家商量,请他们停止攻打郑国。十二国家因为惧怕强大的晋国,虽然心里非常不愿意,但是也只好乖乖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郑国的国君派使者送给晋国许多美女、乐器、乐师等。收到这些礼物,晋悼公十分高兴,并且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功臣魏绛。没想到而魏绛不但一口拒绝,并且还劝晋悼公在国家强盛时不能大意,而忘了自己也身处于危险之中,在享乐时应该想到国家可能碰到的困难和危险,这样才能随时做好应付的准备。晋悼公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见。

成语典故300字 篇8

典源出处

《三国志·魏书·常林传》注引《魏略》曰:‘林少单贫。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性好学,汉末为诸生,带经耕锄。”《汉书·儿宽传》:“儿(ni)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则读诵,其精如此。”

释义用法

常林、儿(倪)宽家贫,但好学不倦,去田间耕作时,也带着经书,一有空就诵读。后以此典称扬人贫而好学。

用典形式

带经明·唐寅:“贫士园无一食蔬,带经犹自力耘锄。”

带经人宋·曾巩:“平日将军不三顾,寻常田里带经人。”

带经锄北周·庾信:“无机抱瓮汲,有道带经锄。”宋·刘筠:“时陪折俎宴,顿异带经锄。”清·王士禛:“逃名东海上,时复带经锄。”

倪生经锄宋·苏轼:“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欲带经锄。”

家学经锄清·钱谦益:“家学经锄世所欲,会稽竹箭比南金。”

成语典故300字 篇9

孔子有两个得意的学生,一个叫子贡,另一个叫颜回。

有一次,鲁国受到齐国的武力威胁。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想去游说齐国,想劝说他不要攻打鲁国。最后孔子只同意了子贡的请求。子贡不但去了齐国,还到了南方的吴国,越国、和北方的晋国。子贡“挑唆”起这几个大国间的混战,小小的鲁国就免去了一场浩劫。

虽然子贡这么能干,但孔子还是认为他比颜回要差一些。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是不如他,我同意。”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论而知道十件,叫做“闻一知十”。

出处

《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释读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成语典故300字 篇10

成语生花妙笔

解释生花:长出花朵。形容才思横溢,诗文佳美。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典故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传说他有一天在油灯下读书写字,一连三个时辰没动地方。后来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地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还在写字,写着写着,笔杆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花香沁人心肺,令人陶醉。后来又从空中飞来了一张张白纸,雪白雪白的,直落笔下。李白高兴极了,紧握那支妙笔,飞快地写着,写了一张又一张。不一会儿,李白身边开满了鲜花,原来这些花都是落在纸上的字变的。

成语典故300字 篇11

成语当头棒喝

解释当头:迎头;棒:指用棒子打。喝:大声喊叫。佛教语,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的仪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lsquo;如何是佛法大意?rsquo;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典故古代,有一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身边有许多弟子。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黄檗禅师的目的,是考验对方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读深究,弄清佛法的奥妙。黄檗禅师的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流传。

近义词晨钟暮鼓、当头一棒

成语典故300字 篇12

成语割席绝交

解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典故东汉灵帝时,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把金子看做与瓦石没有区别,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他们经常同席读书,几乎形影不离。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又同席读书的时候,忽然有坐轿子的官员从门前过去。管宁仍然照常读书,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看他这样不专心读书,又羡慕做官的人,便割断席子,彼此分开坐位,面色严肃地对华歆说:quot;从现在起,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quot;

成语典故300字 篇13

典源出处 《乐府诗集》卷二十四:“《乐府解题》曰:‘刘生不知何代人,齐梁已来为《刘生》辞者,皆称其任侠豪放,周游五陵三秦之地。或云抱剑专征为符节官,所未详也。’按《古今乐录》曰:‘梁鼓角横吹曲,有《东平刘生歌》,疑即此《刘生》也。’”

释义用法 古代有以《刘生》为题的歌曲,传说刘生是一位任侠豪放,四处周游的侠义的人。后用此典称任侠豪放的人。

用典形式

刘生南朝陈·徐陵:“刘生殊倜傥,任侠遍京华。”南朝陈·张正见:“刘生绝名价,豪侠恣游陪。”唐·卢照邻:“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

东平公宋·陆游:“不知东平公,一剑隐红尘。”

刘生剑明·高启:“聊持毛子檄,暂脱刘生剑。”

任侠刘生南朝梁·元帝:“任侠有刘生,然诺重西京。”

成语典故300字 篇14

典源出处

《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聆(qin)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yuezhuo)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王于。”

释义用法

鸑鷟,凤凰一类的鸟。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周古公亶父把部落从豳迁到岐山脚下建邑,相传有凤凰出现,飞舞鸣叫。后以此典表现盛世将出的祥瑞吉征。

用典形式

鸣凤明·陈子龙:“玉京春暖多鸣凤,大泽天寒独饭牛。”

鸟鸣高冈唐·韩愈:“昔周有盛德,此鸟鸣高冈。”

岐山闻凤元·萨都拉:“岐山过马应闻凤,陈室停辀莫信鸡。”

鸣凤有岐明·李东阳:“鸣凤有岐还盛世,神龟出洛自何年。”

岐山出凤凰元·萨都拉:“汉水浮神马,岐山出凤凰。”

成语典故300字 篇15

典源出处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又《汉书·公孙弘传》:“弘身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释义用法

公孙弘虽身为丞相却生活俭朴,盖布被,每餐只有一个肉菜,吃粗粮,而对宾客和故旧却供给衣食。后以此典称颂官员清廉俭朴。

用典形式

布被宋·陆游:“公孙分布被,范叔共绨袍。”

平津肉宋·王安石:“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孙弘被明·陈子龙:“独指孙弘被,仍污庾亮尘。”

餐脱粟宋·苏轼:“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公孙布被宋·苏辙:“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孙布被旋须缝。”宋·陆游:“公孙布被久有味,子敬青毡暖无匹。”

成语典故300字 篇16

典源出处

《淮南子·俶真训》:“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之精也。”

释义用法

钟山即昆仑山的别名,昆仑山的玉,火烧三天三夜而色泽不变,是真正的良玉。后以此典形容真正英雄志士,不怕磨难,愈经磨折,反更显其英雄本色。

用典形式

火辨良玉唐·白居易:“在火辨良玉,经霜识真松。”

良玉猛火宋·苏轼:“莫嗟天骥逐羸牛,欲试良玉须猛火。”

久炊为真玉清·黄鷟来:“久炊始觉为真玉,未涅何因见不淄。”

试玉烧三日唐·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美玉经三火宋·苏轼:“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

真玉烧不热唐·顾况:“真玉烧不热,宝剑拗不折。”

成语典故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实用的成语典故300字(通用2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典故1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释读以:根据;貌:外貌;取:衡量。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才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成语典故2

有备无患

拼音:yǒu bèi wú huàn

解释: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成语故事:

有一次,宋、齐等十二个国家联合攻打郑国,眼看自己国家的兵力不足,郑国的国君急忙请晋国调停,晋国也很爽快答应,于是赶紧与十二个国家商量,请他们停止攻打郑国。十二国家因为惧怕强大的晋国,虽然心里非常不愿意,但是也只好乖乖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郑国的国君派使者送给晋国许多美女、乐器、乐师等。收到这些礼物,晋悼公十分高兴,并且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功臣魏绛。没想到而魏绛不但一口拒绝,并且还劝晋悼公在国家强盛时不能大意,而忘了自己也身处于危险之中,在享乐时应该想到国家可能碰到的困难和危险,这样才能随时做好应付的准备。晋悼公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见。

成语典故3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队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队伍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队伍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之一。

成语典故4

我有一本书,它的名字是《成语典故故事》。它长二十五厘米,宽十厘米,高三厘米,呈长方体形状。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个古代官员,坐在地毯上,头戴镶金官帽,留着长长的白胡子,穿着橙官裙,披着紫官衣,手拿竹简,这个人就是著名军事家——孙武。他的背后有一个骑兵队,个个横刀立马,举弓拉拏。

骑兵队旁边还有一个步兵团,个个拿盾举矛,好不壮观!翻开书,你会被里面的人物、故事吸引住的。这本书内容丰富,分为古代战争故事和哲语两大类。《背水一战》中的韩信用两千士兵将赵国军旗一换,让其余一万人引赵而出,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了后路,也回身猛扑敌军。

结果赵军四处逃散,二十万赵军就这样白白地被一万多的汉兵打败了。这本书还有二个部分,是解释和出处,并含有古文,插图和一些珍贵字画。这本书也很实惠,全国统一定价才三十六元。这本书是我的朋友,它教给我了许多知识,我把它介绍给你们,希望它也成为你们的朋友。

成语典故5

孔子有两个得意的学生,一个叫子贡,另一个叫颜回。

有一次,鲁国受到齐国的武力威胁。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想去游说齐国,想劝说他不要攻打鲁国。最后孔子只同意了子贡的请求。子贡不但去了齐国,还到了南方的吴国,越国、和北方的晋国。子贡“挑唆”起这几个大国间的混战,小小的'鲁国就免去了一场浩劫。

虽然子贡这么能干,但孔子还是认为他比颜回要差一些。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是不如他,我同意。”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论而知道十件,叫做“闻一知十”。

出处

《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释读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成语典故6

成语生花妙笔

拼音shēng huā miao bǐ

解释生花:长出花朵。形容才思横溢,诗文佳美。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典故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传说他有一天在油灯下读书写字,一连三个时辰没动地方。后来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地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还在写字,写着写着,笔杆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花香沁人心肺,令人陶醉。后来又从空中飞来了一张张白纸,雪白雪白的,直落笔下。李白高兴极了,紧握那支妙笔,飞快地写着,写了一张又一张。不一会儿,李白身边开满了鲜花,原来这些花都是落在纸上的字变的。

成语典故7

成语当头棒喝

拼音dāng tou bang he

解释当头:迎头;棒:指用棒子打。喝:大声喊叫。佛教语,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的仪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典故古代,有一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身边有许多弟子。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黄檗禅师的目的,是考验对方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读深究,弄清佛法的奥妙。黄檗禅师的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流传。

近义词晨钟暮鼓、当头一棒

成语典故8

成语割席绝交

注音gē xi jue jiāo

解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典故东汉灵帝时,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把金子看做与瓦石没有区别,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他们经常同席读书,几乎形影不离。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又同席读书的时候,忽然有坐轿子的官员从门前过去。管宁仍然照常读书,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看他这样不专心读书,又羡慕做官的人,便割断席子,彼此分开坐位,面色严肃地对华歆说:从现在起,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成语典故9

典源出处

《乐府诗集》卷二十四:“《乐府解题》曰:‘刘生不知何代人,齐梁已来为《刘生》辞者,皆称其任侠豪放,周游五陵三秦之地。或云抱剑专征为符节官,所未详也。’按《古今乐录》曰:‘梁鼓角横吹曲,有《东平刘生歌》,疑即此《刘生》也。’”

释义用法

古代有以《刘生》为题的歌曲,传说刘生是一位任侠豪放,四处周游的侠义的人。后用此典称任侠豪放的人。

用典形式

刘生南朝陈·徐陵:“刘生殊倜傥,任侠遍京华。”南朝陈·张正见:“刘生绝名价,豪侠恣游陪。”唐·卢照邻:“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

东平公宋·陆游:“不知东平公,一剑隐红尘。”

刘生剑明·高启:“聊持毛子檄,暂脱刘生剑。”

任侠刘生南朝梁·元帝:“任侠有刘生,然诺重西京。”

成语典故10

典源出处

《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聆(qin)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yue zhuo)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王于。”

释义用法

鸑鷟,凤凰一类的鸟。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周古公亶父把部落从豳迁到岐山脚下建邑,相传有凤凰出现,飞舞鸣叫。后以此典表现盛世将出的祥瑞吉征。

用典形式

鸣凤明·陈子龙:“玉京春暖多鸣凤,大泽天寒独饭牛。”

鸟鸣高冈唐·韩愈:“昔周有盛德,此鸟鸣高冈。”

岐山闻凤元·萨都拉:“岐山过马应闻凤,陈室停辀莫信鸡。”

鸣凤有岐明·李东阳:“鸣凤有岐还盛世,神龟出洛自何年。”

岐山出凤凰元·萨都拉:“汉水浮神马,岐山出凤凰。”

成语典故11

典源出处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又《汉书·公孙弘传》:“弘身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释义用法

公孙弘虽身为丞相却生活俭朴,盖布被,每餐只有一个肉菜,吃粗粮,而对宾客和故旧却供给衣食。后以此典称颂官员清廉俭朴。

用典形式

布被宋·陆游:“公孙分布被,范叔共绨袍。”

平津肉宋·王安石:“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孙弘被明·陈子龙:“独指孙弘被,仍污庾亮尘。”

餐脱粟宋·苏轼:“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公孙布被宋·苏辙:“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孙布被旋须缝。”宋·陆游:“公孙布被久有味,子敬青毡暖无匹。”

成语典故12

典源出处

《淮南子·俶真训》:“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之精也。”

释义用法

钟山即昆仑山的别名,昆仑山的玉,火烧三天三夜而色泽不变,是真正的良玉。后以此典形容真正英雄志士,不怕磨难,愈经磨折,反更显其英雄本色。

用典形式

火辨良玉唐·白居易:“在火辨良玉,经霜识真松。”

良玉猛火宋·苏轼:“莫嗟天骥逐羸牛,欲试良玉须猛火。”

久炊为真玉清·黄鷟来:“久炊始觉为真玉,未涅何因见不淄。”

试玉烧三日唐·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美玉经三火宋·苏轼:“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

真玉烧不热唐·顾况:“真玉烧不热,宝剑拗不折。”

成语典故13

典源出处

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唐)玄宗善八分书,凡命相,皆先以御笔书其姓名置案上,会太子入侍,上举金瓯覆其名,以告之曰:‘此宰相名也,汝庸知其谁也?即射中,赐尔卮酒。’肃宗拜而称曰:‘非崔琳、卢从愿乎?’上曰:‘然。”因举瓯以示之,乃赐卮酒。”《新唐书·崔琳传》亦载。

释义用法

唐玄宗每当任命宰相,先亲笔写好名字,一次正好太子来,玄宗以金瓯将名字盖住,命太子来猜,太子猜中是崔琳、卢从愿,即赐以杯酒。后用此典指人名高望重,堪为将相之材。

用典形式

动金瓯宋·辛弃疾:“快上星辰去,名姓动金瓯。”

名覆金瓯宋·石孝友:“更德标银管,名覆金瓯。共看朝天路隐,归拜富民侯。”

金瓯亲卜清·黄遵宪:“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金瓯将相清·钱谦益:“玉笋班行空点鬼,金瓯将相捻舆尸。”

姓名金瓯重金·元好问:“姓名三字金瓯重,事业千年片简青。”

成语典故14

典源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卷八:“建昭中,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从。熊逸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皆惊走,而冯婕妤直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天子问婕妤:‘人情皆惊惧,何故当熊?’对曰:‘妾闻猛兽得人而止,妾恐至御坐,故以身当之。’元帝嗟叹,以此敬重焉。傅昭仪等皆惭。”《汉书·外戚传》亦载。

释义用法

汉元帝至兽圈,熊从圈中跑出,即将窜上宫殿,众侍从惊慌四散,而嫔妃冯婕妤却挺身而出,‘迎熊而立’,阻住熊的去路。后用此典表现女子临危不惧的气概。

用典形式

当熊隋·杨广:“乍可当熊任生,谁能伴凤上云霄。”唐·卢纶:“辞辇复当熊,倾心奉上宫。”

熊攀槛北周·庾信:“汉猎熊攀槛,秦田雉失群。”

昭仪斗熊北周·王褒:“庄生垂翠钓,昭仪抵斗熊。”

婕妤当前明·李东阳:“圈门昼开熊不守,婕妤当前众嫔走。”

熊来尚可当唐·李白:“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成语典故15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卷九四五引《隋书》曰:“大业十二年,炀帝幸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而放之,光遍岩谷。”

释义用法

隋炀帝奢靡逸游,在景华宫命人捕萤火虫数斛,游山时放出取乐。后以此典指帝王奢侈荒靡。

用典形式

放萤苑唐·杜牧:“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流萤梦清·钱谦益:“流萤尚作芜城梦,跨鹤真同华表归。”

十斛秋萤清·黄景仁:“一片景华宫下土,有深宵,十斛秋萤葬,光照见,香魂荡。”

萤火十升明·陈子龙:“萤火十升星阙散,龙人百丈雨池寒。”

隋苑飞萤宋·刘筠:“梁园休赋雪,隋苑漫飞萤。”

腐草无萤火唐·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成语典故16

指不注意生活小事。语出《后汉书》中的《虞延传》和《杨政传》。

《后汉书·虞延传》说虞延“长八尺六寸,要(同腰)带十围,力能扛鼎。性敦朴,不拘小节”。

《后汉书·杨政传》则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杨政曾向代郡(今山西省阳高地区)范升学习《易经》。后来范升被自己离弃的妻子控告,被关进了监狱。

为此,杨政赤裸身体,耳贯羽箭,抱着范升的儿子潜伏道旁,等皇上车子路过时,叩头大喊:我师范升先后娶了三个妻子,只有这一个孩子,刚三岁,就要变成孤儿了,请可怜可怜他吧。

护卫官担心杨政这一举动惊吓到皇上,举箭便射。但杨政并不离去。护卫官又用戟戳伤了杨政的胸部,杨政仍不离开,其言辞越发恳切。结果感动了皇上,下诏释放了范升。杨政因此也名显四方。《杨政传》评价杨政:“为人嗜酒,不拘小节,果敢自矜,然笃于义(非常重义气)。”

成语典故17

且:暂且,苟且。过一天算一天。原指没有长远打算。语出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寒号虫》。

这是个寓言故事: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ku)雏。

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大意是:夏天里,寒号鸟看着自己长着一身多彩绚丽的羽毛,非常得意,天天高唱“凤凰不如我”,什么事都不做,也不准备过冬的窝。

夏天过去了,秋天也很快过去了,严寒的隆冬跟着而来。这时,寒号鸟身上的羽毛脱落了,可并没有暖和的窝可躲,被冻得浑身发抖,就像那出世不久、羽毛不丰的雏鸟,蜷缩着,发出无可奈何的凄切声:“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了!故事的结局是:不久,寒号鸟被冻在五台山山石崖缝中。

现在“得过且过”一般用来形容胸无大志、苟且度日或勉强维持生计。

成语典故18

释义

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

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人物

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刘备(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听说诸葛亮(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很有学识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他们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成语典故19

愧无日禅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释义比喻父母爱子情深。

故事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

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点破了自己的心思,心里暗暗佩服杨修的敏慧,同时也很嫉妒杨修的才智。于是,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杨彪叹气说:“我自己觉得惭愧呀,我预先没有料到我儿子会有这样的结果,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成语典故20

成语典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学习历史人物的智慧,吸取历史故事的经验,还可以收获许多学习生活上的小哲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快乐学习,成长为一个更加睿智的人,整理了许多富有哲理的成语典故,以下是:言犹在耳。

公元前620年,晋国君襄公去世,决定将在秦国的晋公子雍迎接回国,准备继承国君位。但是晋襄公夫人穆赢不同意,她每天着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哭闹,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弃嫡子不立而到外边求国君,将太子置于何地?出朝后,她拉着太子到卿大夫赵宣子(赵盾,赵国国君的先人)家,向赵叩头说:先君在日捧着这孩子嘱托于您,说:“此子成才,我就是受了您的赐予;若不成才,我就唯您是怨。”现在国君虽,言犹在耳,而您都把这些忘了,不管了,想怎么着?赵宣子和诸大夫都怕穆赢,又怕她威逼,就改立了灵公为国君,发兵抵抗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并打败了秦军。

每日一典(之七)

大家对成语典故了解多少?下面是我整理的成语典故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1.乐极生悲

典故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史记·滑稽列传》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淮南子·道应训》

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高兴到极点就生灾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反义词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同韵词暴戾恣睢、长傲饰非、治乱扶危、蕙折兰摧、凤皇于蜚、招事惹非、大雪纷飞、双宿双飞、早出暮归、物是人非、......

年代古代

谜语笑人;江州司马青衫湿

歇后语新媳妇流泪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很小就继承了王位,他一味贪图玩乐,在都城临淄建造“稷下”宫,让能言善辩的人陪他聊天。楚国侵略齐国,淳于髡凭口才请来赵国救兵解围。齐威王摆酒庆功,淳于髡趁机给他讲乐极生悲的道理,帮他成为明君

2.万寿无疆

出处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诗经·小雅·天保》

释义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祝人长寿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寿比南山、极寿无疆

同韵词规圆矩方、挖肉补疮、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惹祸招殃、济世经邦、灌米汤、锐不可当、瘗玉埋香、鼓旗相当、自是不彰、......

年代古代

谜语最大的寿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有描写农奴的生活图景,农奴们一年忙到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他们的主人们每天都是过着莺歌燕舞的生活。他们每年都要搞年终宴会,杀猪宰羊,登上父夜堂,端起酒杯互相祝福“万寿无疆”。

3.鸡鸣狗盗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旁门左道

反义词正人君子

同韵词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夺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图报、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骄戒躁、闳远微妙、三星高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4.破釜沉舟

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战

相反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同韵词冥漠之都、雨歇云收、与羊谋羞、养尊处优、一壑一丘、归正首丘、帷幕不修、黄干黑廋、皮里春秋、无妄之忧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5.坚贞不屈

出处坚强而不屈,义也。《荀子·法行》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后汉书·王龚传》

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意志坚定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

相反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同韵词批吭捣虚、穴处野居、燕雀之居、虎豹之驹、乘隙捣虚、温恭自虚、投刃皆虚、华屋丘墟、穷大失居、丢卒保车

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6.盲人摸象

出处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大般涅盘经》三二

释义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看问题以偏概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相反词洞察一切、仰视观察

同韵词东游西逛、后来者居上、一瓶不响,半瓶晃荡、详略得当、打翻身仗、层峦迭嶂、门户开放、一石激起千层浪、狂涛骇浪、大失所望

成语故事古代佛经里讲到有几个盲人去摸大象,一个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棍子,一个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像扇子,一个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像绳子。因为他们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没有看到大象的整体形象。

7.摩肩接踵

典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战国策·齐策一》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宋史·李显忠传》

释义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时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反义词地广人稀

同韵词雾兴云涌、堤溃蚁孔、血气方勇、小怯大勇、恃强怙宠、成何体统、大智大勇、血气之勇、贯鱼成宠、北辰星拱、......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给他走正门,说齐国没人就派这个矮人来。晏婴说齐国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齐国的出使规矩就是无能的.使臣只能去见无能的国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8.名正言顺

典故《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释义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说话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理直气壮

相反词理屈词穷

押韵词出内之吝、情至意尽、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砺世摩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民保于信、言之过甚、高谈弘论、黄中内润、单传心印、......

灯谜闯王登基改国号

成语故事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9.名落孙山

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

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落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一败涂地

相反词名列前茅

同韵词先我着鞭、缺吃少穿、沥胆披肝、春满人间、陈旧不堪、鹏抟九天、窥见一斑、瓮尽杯干、粲然可观、沥血披肝、......

谜语写中文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乡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10.孟母三迁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同韵词学如登山、千古奇冤、坐卧不安、鬼计多端、沸反连天、阴凝冰坚、一夫得道,九族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间、伯仲之间、......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求塞翁失马这个成语典故!

收集/ 辽阳边义

亦作“唯吾独尊”、“唯我为尊”。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释迦牟尼》:“天上天下,唯吾独尊。”本为佛教推崇释迦牟尼之语。后用以形容极端自高自大,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四十八:“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是无辞让之心也。”

吃饭的人多,很难适应每一个人的口味。比喻做事石容易使所有的人都满意。《五灯会元?庐山开先善暹禅师》:“问:'一雨所润,为什么万木不同?'师曰:'羊羮虽美,众口难调。'”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丁晋公之南迁也,行过谭州,自作《斋僧疏》云:'补仲山之衮,虽曲尽于巧心;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

亦作“佛头着粪”。《景德传灯录?湖南如会禅师》:“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崔云:'为什么向佛头放粪?'师云:'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后以“佛头著粪”比喻好东西被添加坏物,受轻侮、亵渎。明范泓《典籍便览》:“欧阳修作《五代史》,或作序冠其前。王安石曰:'佛头上岂可着粪?'”

纯正不杂。《庄子?刻意》:“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引申指德行完美无缺。《荀子?赋》:“明达纯粹而无疵。”今亦用为全然之意。如:纯粹为了集体。

尘土和污垢。比喻微细轻贱的东西。《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亦作“圆凿方枘”。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屈原《楚辞?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龃龉,不相配合。)亦见《文选?宋玉?九辩》。

滋养;养育;化生长育;教化培育。如:阳光雨露,化育万物。《礼记?中庸》:“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孔子家语?本命解》:“群生闭藏乎阴而为化育始,故圣人因时以合偶。”宋苏轼《御试重巽申命论》:“天地之化育,有可以指而言者,有不可以求而得之者。”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阴阳五行之气絪缊而出。”

古代春秋时期道家哲学发明用词。在中国文化中有多重引申含义。如:隐士居处、底层社会、各种流浪谋生的人和其所从事的行业等。江湖之本意为指广阔的江河、湖泊,后衍生出“天下”的意思,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它指远离朝廷与统治阶层的民间;在武侠小说中,则指侠客和草莽英雄们的活动范围;特定环境下其也是的代称。后来也泛指不接受政府控制指挥和法律约束而适性所为的社会环境。

倾覆国家;亡国。《韩非子?爱臣》:“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威而倾其国。”《论衡?非韩》:“民无礼义,倾国危主。”《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用“倾国倾城”形容绝色的女子。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后以“郑人争年”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没有根据,又毫无意义。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后以“郑人买履”讥讽刻板而不知随实际状况变化的人。

尘饭:土做的饭;涂:泥;羹:本指五味调和的浓汤,也泛指煮成浓液的食品。谓以尘为饭,以泥为羹,是儿童游戏。比喻没有用处的东西。《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婴儿相与戏,以尘为饭,以涂为羮,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悫,道先王仁义而不能正国者,此亦可以戏而不可以为治也。”

亦作“根深柢固”或“深根固柢(蒂)”。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柢:树根。比喻基础牢固,不可动摇。《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司马光《上庞枢密论贝州事宜书》:“虽国家恩德在民,沦于骨髓,根深柢固,万无所虑。”郑褒《原祭》:“其传萌拆于秦、汉,枝蔓于晋、宋、齐、梁之间,迨今百千岁,根深蒂固,牢不可破。”《老子》五十九章:“有,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文选?左思〈魏都赋〉》:“剑阁虽嶛,凭之者蹶,非所以深根固蒂也。”

一只手掌拍不响,比喻势单力薄,难以成事。语出《韩非子?功名》:“一手独拍,虽疾无声。”《水浒传》第四十九回:“只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只报得他一个信。”

亦作“为虎傅翼”。比喻给恶人作帮凶或给以可凭借的势位。《韩非子?难势》:“故《周书》曰:'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夫乘不肖人于势,是为虎傅翼也。”

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其鬼为伥,诱人以供虎食。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宋李昉《太平广记?马拯》:“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苏轼《渔樵闲话》:“猎者曰:此伥鬼也,昔为虎食之人,既已鬼矣,遂为虎之役。”清筱波山人《爱国魂?骂奴》:“为虎作伥,无复生人之气。”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形容赏罚严明,毫不含糊。《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原作“循名督实”。按其名而求其实,要求名实相符。《韩非子?定法》:“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任,能力。《华阳国志?刘后主志》:“庶事精练,物究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淮南子?主术训》:“故有道之主,灭想去意,清虚以待不乏之言,不夺之事,循名责实。《管子?九守》:“循名而督实,按实而定名。”

《韩非子?说林下》:“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黄生《义府》卷下:“雁当读为伪,古字音近而借用也。古为读如讹。又古之所谓雁,即今之所谓鹅。疑古雁正作鹅音,则雁、伪之声,可通转矣。”按,谗鼎,鼎名;雁,同“赝”。今称伪造的东西为“赝鼎”,本此。在古董等文物市场上,称伪造的书画、文物等为赝品。蔡云《癖谈》卷二:“而究以年代荒远,人反疑为赝品,斯仍归于不幸也。”

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君臣不合,国是无由定矣。”国事:一指国家的政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二指国家的情况、局面。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国是与国事的区别:前者乃做正确的事,重大决策、走向;后者为正确地做事,重大事件。如:“”乃国是,“二次峰会”为国事。

《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韦,皮带;弦,弓弦。韦求软韧,弦求紧张,佩戴韦弦,以随时警戒自己。因用以指有益的规劝。《旧唐书?李德裕传》:“置之坐隅,用比韦弦之益;铭诸心腑,何啻药石之功。”

丞相;执政大臣;相国;宰相。《管子?地图》:“论功劳,行赏罚……,使百史肃敬,不敢懈怠行邪,以待君之令,相室之任也。”《韩非子?八经》:“相室约其廷臣,廷臣约其官属。”《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不当华而华,易大夫;不当实而实,易相室。”颜师古注:“相室,犹言相国,谓宰相也。”也指古代为卿大夫管理家务的人。男称家老,女称傅母,通称家臣。《韩非子?孤愤》:“故主失势而臣得国,主更称蕃臣,而相室剖符,此人臣之所以谲主便私也。”

又称“倡优”、“”。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的统称。在先秦,一般以演奏音乐为主的为“伶”,以表演乐舞为主的为“倡优”,以表演戏谑为主的为“”。在古书中,这三种往往通用。汉以后,带将“优”和“伶”并称。宋元以来,又常称戏曲演员为优伶、优人或伶人。《韩非子?难三》:“侏儒,固人主之所与燕也。”《汉书?灌夫传》:“所爱倡优,巧匠之属。”颜师古注:“倡,乐人也;优,谐戏者也。”古本有别,后常合称。旧时鄙视戏剧演员,常用作和优伶的合称。

形容技术达到极纯熟的境界。亦形容办事能干。语出《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此庖丁为文惠君剖牛所述。杨承和《梁守谦功德铭》:“操利柄而目无全牛。”

《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谓他人不了解我,任意加我以称谓,我随声相应,并不分辩。比喻毁誉随人,不加计较。

口含食,手拍腹。形容太平之世无忧无虑的生活。《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后汉书?岑彭传》:“含哺鼓腹,焉知凶灾。”

《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王先谦集解:“当,底也。”意谓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大而不切实用的意思。宣鼎《夜雨秋灯录?骗子一》:“匠曰:'材料已旧,大而无当,将必改为小用。'”

吐:呼出;纳:吸进。中国古代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呴,吹气。)本指人体呼吸,吐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比喻扬弃旧的,吸收新的。现在也指在组织建设中,要不断淘汰后进,吸进先进。

秕谷和米皮。比喻琐碎无用的东西。《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亦谓视作糟粕。杜佑《杜城郊居王处士凿山引泉记》:“栖迟蘅茅,秕糠爵禄。”

怛(音答),惊动。化,指人将。《庄子?大宗师》:“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意谓不要去惊动垂的人。后亦称亡为“怛化”。范仲淹《遗表》:“然君臣之间,岂易忘报?但无怛化,以竭遗忠。”

佛家称世界一成一毁(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极言时间之长。谓永远不能复原。《景德传灯录?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

《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景。'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己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后因以“木鸡”称人的修养到家。张祜《送韦正字析贯赴制举》诗:“木鸡方备德,金马正求贤。”亦用以比喻呆笨。如:呆若木鸡。《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犹太教、基督教显示平安的的征兆。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上帝降洪水灭世时,挪亚等避入方舟得以保全生命。一天,他放出鸽子去探测洪水是否已退,当鸽子回来时,嘴里衔着一片新拧下来的橄榄枝,于是挪亚知道地上的洪水已退,平安来临。后来人们就把鸽子和橄榄枝当作和平的象征。

《庄子?逍遥游》:“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意谓大鹏升到高空中,才开始飞向南海。后常用以比喻远大前途。杜甫《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鹍鹏。”

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食用园中的果子,惟有一棵“知善恶树”上的果子禁止吃。但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蛇也受到惩罚:终生用肉躯爬行。比喻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东西。现多指不允许涉及的事情,多指性行为。

颦,亦作“矉”,皱眉。《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意谓不善模仿,弄巧成拙。王维《西施咏》:“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刘知几《史通?模拟》:“盖左氏为书,叙事之最,自晋已降,景慕者多,有类效颦,弥益其丑。”《太平寰宇记》载诸暨县有西施家、东施家,黄庭坚等始凿言东施效颦。

亦作“吉羊”。美好、幸远的征象。语出《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后泛指吉利幸运。如:吉祥如意、新春吉祥。

妇姑:指儿媳妇和婆婆;勃溪:争斗。家庭中婆婆同儿媳争吵。比喻为无关紧要的细小事情而争吵。《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成玄英疏:“勃溪,争斗也。”

国人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为小年,在这天祭灶。文天祥《二十四日》诗:“江乡正小年。”《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惠(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这里指短促的寿命。杜甫《醉歌行》:“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这是说年少;幼年。世人也称小年为蔬果、鱼鲜等产量少的年头。

自然界的音响。《庄子?齐物论》:“女(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后亦称诗歌不事雕琢,得自然之趣者。陆龟蒙《奉和因赠至一百四十言》:“唱既野芳坼,酬还天籁疏。”

《庄子?大宗师》:“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傅说一星,在箕星尾星之间,相传为傅说后升天所化。后因称大臣为“骑箕尾”或“骑箕”。《宋史?赵鼎传》:“至是书铭旌云:'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一引《庄子》:“鹊上高城之垝,而巢高榆之颠,城坏巢折,陵风而起。故君子之居世也,得时则蚁行,失时则鹊起也。”本指见机而作。后用为乘时崛起之意。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鹊起登吴山,凤翔陵楚甸。”

奇特的人。指不合于世俗的异人。《庄子?大宗师》:“子贡曰:'敢问畸人?'〈孔子〉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成玄英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耦于俗。”

拖着尾巴在污泥中爬行。《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后以“曳尾涂中”表示过隐逸自在的平民生活。《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是以贤人君子,深图远虑,畏彼咎戾,超然高举,宁曳尾于涂中,秽浊世之休誉。”

犹绿头巾。封演《封氏闻见记?奇政》:“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吴人著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盖以绿头巾为贱服。元明时规定娼家男子戴绿帽子。旧因称妻有外遇为戴绿帽子。郎瑛《七修类稿?绿头巾》:“吴人称有*行者为绿头巾。”

跳梁:亦作“跳踉”。腾跃跳动。《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晋书?诸葛长民传》:“眠中惊起跳踉,如与人相打。”后用以比喻跋扈的情状。《后汉书?马援传》:“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小丑:小小的恶人。《国语?周语中》:“怨在小丑,犹不可堪,而况在侈卿乎?”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乘机捣乱的微不足道的小人。《荡寇志?续序》:“凡跳梁小丑,无不俯伏授首,宇内渐次荡平。”

《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陆德明释文:“雀,本又作爵。司马云,雀跃,若雀浴也;一云,如雀之跳跃也。”后用以表示喜极。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曰:渠用意极妙,惜未醒耳。若改'仰首欲攀低首拜',则精神全出;仅易三字耳。陈为雀跃。”

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狭窄的人。语本《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即筌,捕鱼竹器;蹄,捕兔器。后来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一作“蹄筌”。无名氏《正诬论》:“上士游之,则忘其蹄筌,取诸远味。”

古代宫门两边巍然高出的台观。因其魏然而高,谓之“魏阙”;因其为悬示教令之所,谓之“象魏”。因以为朝廷的代称。《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亦称之“象魏”、“象阙”。沈约《上建阙表》:“诏匠人建兹象阙。”

汉族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举行“抬杠会”:众多人抬着一根木杆,杆头椅子上坐着一个红袍绿帽的丑角,回答观众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问答时常争论、辩驳,引人发笑。亦作“抬杠子”。争辩。如抬杠拌嘴。《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他俩天天在那里为着这件事抬杠子,有天几乎打起架来。”

2019.05.28 舞蝶制作

跛鳖千里的成语典故

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原文

近塞上⑴之人有善术者⑵,马无故亡⑶而入胡⑷。人皆吊之,其父⑹曰:“此何遽⑺不为福⑻乎?”居⑼数月⑽,其马将⑾胡骏马⑿而归。人皆贺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⒁良马⒂,其子好⒃骑,堕⒄而折其髀⒅。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⒆者引弦而战⒇。近塞(21)之人,者十九⑴。此⑵独以⑶跛⑷之故⑸,父子相⑹保⑺。(鲁教、人教课文 三十课,鄂教课文23课)

编辑本段翻译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占术的人。一次,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出 处

《荀子.修身》:“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示例

络首縻足兮,骥不能逾跬;前无所阻兮,~。 ★唐·刘禹锡 《何卜赋》

《淮南子·说林训》:“跬步不休,跛鳖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