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口诀 成语口诀

论语成语典故-论语成语及出处

tamoadmin 2024-10-14 人已围观

简介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

论语成语典故-论语成语及出处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朝闻夕早晨闻道,晚上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可矣。”

9、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0、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2、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16、人之将,其言也善人到临,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其鸣也哀;人之将,其言也善。’”

17、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20、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1、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22、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出处《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4、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25、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7、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8、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9、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30、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31、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32、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3、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34、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5、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6、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37、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41、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42、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3、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4、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45、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46、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4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8、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49、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50、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1、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52、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3、惠而不费 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54、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5、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6、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7、割鸡焉用牛刀也做“杀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58、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9、理屈词穷理:道理,理由;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出处《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60、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61、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62、 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3、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64、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出处《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5、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66、 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出处《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67、杀身成仁表示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或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8、善贾而沽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出处《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69、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70、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71、循序渐进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渐进耳。”

72、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73、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74、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75、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6、慎终追远终:人;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77、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78、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出处《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9、从井救人意谓跟着跳到井里去救人。原用以比喻对别人并无好处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为。后亦用以比喻冒极大危险去拯救别人。出处《论语?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仁人)焉。’其从之也?”

80、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cù jí,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

81、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82、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83、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4、斗筲之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85、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86、六尺之孤:《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87、察言观色:《论语。颜渊》洞悉对方的言谈,并考察他的动机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

88、风行草偃:《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加诸於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

89、非礼勿视:《论语?颜渊》对待没有礼貌的人,应当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适应了非礼的事,便会渐渐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90、克己复礼:《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尽力克服私欲的诱惑,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适度与社会民众的精神合一,这就是实践仁道的善政。)

91、苗而不秀:《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喻人人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92、功亏一篑:《论语?子罕》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93、先难后获:《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於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94、知者乐水:《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95、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万古坚贞,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96、行不由径:《论语?雍也》选择捷径的人,往往因操之过急而走头无路。

97、箪食瓢饮: 《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形容颜回饮食简单安贫乐道。)

98、既往不咎:《论语?八佾》对於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99、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贱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100、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从《论语》中演化出来的成语有哪些

(1) 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2)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4)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5) 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7)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8)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9)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篇》)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见贤思齐、诲人不倦、不舍昼夜、既往不咎、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尽善尽美、举一反三等。

一、见贤思齐

释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二、诲人不倦

释义: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三、不舍昼夜

释义:白天和黑夜不停留。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四、既往不咎

释义: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五、不耻下问

释义: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论语》中有哪些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的回答如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成语和成语故事。以下是一些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其故事:

温故知新:

出自《论语·为政》,意为通过复习旧知识,领悟新的道理。这个成语的故事是,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创办了私学,广招门徒。在教学方法上,孔子十分注重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即通过复习旧知识,领悟新的道理。

敏而好学:

出自《论语·公冶长》,意为聪明而且好学。这个成语的故事是,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个叫孔圉的人,他聪明好学,为人谦虚。在卫国当官的时候,他总是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后来,孔子在评价他时说:“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天之已清云尔。”意思是说,我们党里的小子(指孔圉)虽然有点狂妄,但只要继续努力,前途还是不可限量的。

见贤思齐:

出自《论语·里仁》,意为看到贤能的人就想要和他看齐。这个成语的故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季平子与齐国的宰相田常都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但两人政见不同,常常发生争执。

季平子注重礼教和文化修养,而田常则更加注重权力和利益。孔子在听到季平子的故事后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到贤能的人就想要和他看齐,看到不贤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喻之以理:

出自《论语·卫灵公》,意为用道理来开导别人。这个成语的故事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赵盾看到晋灵公贪图享乐、不理政事,十分担忧。他多次劝谏晋灵公,但晋灵公不但不听,反而要加害于他。

赵盾无奈之下,只好逃亡国外。后来,晋灵公被部下刺杀身亡,赵盾被召回国内重新担任要职。他总结晋灵公被刺杀的原因时说:“古人谓喻之以理,若晋君听从我的劝告,又何至于有今天的局面呢?”意思是说,如果当时我能用道理来开导晋君,让他明白国家危机的严重性,也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情了。

除了以上成语外,《论语》中还有许多其他成语和成语故事,如“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等。这些成语和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很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100个出自<<论语>>的成语

成语典故 出处及注释

1.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受教育不分贵贱,贤愚,机会都是均等的.

2.金声玉振

《孟子.万章下》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称赞孔子 才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

3.始作俑者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也.(俑者,古时制作用於殉葬的木偶,孔子觉得俑的面目与人非常相似,用以殉葬十分残忍,故孔子厌恶创始者的不仁.)后引申以作俑指创先制造坏事,首开恶例.现今孔庙的神龛内不设偶像崇拜,亦无孔子塑像.台中孔庙正殿内有书写雕刻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神位牌为贴金箔九龙所蟠护,是民族艺术薪传奖木雕大师李松林先生之作品.

4.万仞宫墙

《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闚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寓意孔夫子学问道德高深,若要求取上进,并无捷径,唯有进黉门或泮宫(皆古代学校)潜心修习,才能窥其堂奥.

道听涂说 《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随便听来的话,又随便传说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5.患得患失

《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未得到官位时,处心积虑谋取官位,得到官位则忧心失掉官位,那便什麼事都做得出来.)

6.里仁为美

《论语.里仁》选择风俗淳朴的居所,人才会如沐春风,德行才会有进步.

7.见贤思齐

《论语.里仁》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

8.慎终追远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守丧尽礼,祭祀尽诚,以追念远祖,民间的习俗就会趋於淳厚朴实.)

9.述而不作

《论语.述而》不要胡乱树立自己的学说,免得贻笑众人.应该尊重先贤,传述正统的思想而不擅自创作.

10.暴虎凭河

《论语.述而》暴虎凭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赤手空拳与猛虎相搏斗,泅手渡河,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这种胡作非为有勇无谋的人同进同出.

11.举一反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12.巧言令色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谄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13.过勿惮改

《论语.学而》贤者勇於认错勇於改进,并时时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14.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十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15.温故知新

《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16.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17.周而不比

《论语.为政》与人交际应酬,应该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偏袒一方或结成党派树立敌人.

18.见义勇为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19.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对於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20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贱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21闻一知十

《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22.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23.先难后获

《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於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24知者乐水

《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25.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万古坚贞,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26.行不由径

《论语.雍也》选择捷径的人,往往因操之过急而走头无路.

27.箪食瓢饮

《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形容颜回饮食简单安贫乐道.)

28.任重道远

《论语.泰伯》背负沉重使命,迈向遥不可及的旅程,以贯彻仁道作为自己终身的任务.

29.后生可畏

《论语.子罕》年轻人只要肯发愤苦读努力工作,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是令人敬畏的.

30.苗而不秀

《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喻人人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31.功亏一篑

《论语.子罕》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34.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道理应该力求中庸,不偏不倚,过与不及,同样不合理.

35.非礼勿视

《论语.颜渊》对待没有礼貌的人,应当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适应了非礼的事,便会渐渐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36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尽力克服私欲的诱惑,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适度与社会民众的精神合一,这就是实践仁道的善政.)

37.成仁之美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不发掘别人的缺陷,反会表扬别人的优点和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

38察言观色

《论语.颜渊》洞悉对方的言谈,并考察他的动机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

39.风行草偃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加诸於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

40.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 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交友以诗书,礼乐的修养做为朋友情谊的基础.以朋友的学问道德作为自己的榜样.)

41.近悦远来

《论语.子路》近者说,远者来.(治理国家道先使周遭的人士,对您的政绩满意欢愉,远方的民众也会感佩您的仁政来归顺你.)

42.行己有耻

《论语.子路》对自己的过失,有羞耻反悔的心,随时自我警惕.

43.刚毅木讷

《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公正无欲,果敢坚忍,性情质朴,言谈迟钝,是接近仁者的风范.

44.怨天尤人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对我苛薄,也不责怪别人不能体谅我.)

45.以德报怨

《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应该以公正报答仇怨,以恩惠报答恩惠.)《老子三章》报怨以德.(对於自己有怨雠的人用德来回报他,最后也会被感化.)

46.言不及义

《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一群人整天聚在一起,没讲一句正经的话,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不会有什麼成就.)

47.当仁不让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於师.(在为仁的大道理上,虽然面对师长,也不必谦让.)

48驷不及舌

《论语.颜渊》一旦失言犯了过错,纵使鞭策四匹马的快车去追,也追不上了.一言即出四马难追,讲话宜特别注意,免得祸从口出.

49.升堂入室

《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於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升堂入室喻研究学问,已达高明精微的境界.但此句言子路未入室,即说明子路尚未达到孔子的理想境界.)(同豋堂入室)

50.六尺之孤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51.战战兢兢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凡事小心谨慎.)

〖哀而不伤〗 成语典故: 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

〖哀矜勿喜〗 成语典故: 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  《论语·子张》

〖爱礼存羊〗 成语典故: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

〖安老怀少〗 成语典故: 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爱素好古〗 成语典故: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春秋·楚·李耳《老子》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

〖爱之欲其生〗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既欲其生,又欲其,是惑也。  春秋·孔丘《论语·颜渊》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既欲其生,又欲其,是惑也。  《论语·颜渊》

〖不安小成〗 成语典故: 据他之才,已自可仕,只是他不伏如此,又欲求进。……便是不安于小成也。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四》

〖必不得已〗 成语典故: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论语·颜渊》

〖半部论语〗 成语典故: 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典故: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

〖北辰星拱〗 成语典故: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不耻下问〗 成语典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不得其门而入〗 成语典故: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论语·子张》

〖不得其〗 成语典故: 若由也,不得其然。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

〖不悱不发〗 成语典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不愤不启〗 成语典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卑宫菲食〗 成语典故: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语出《论语·泰伯》

〖不改其乐〗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

〖白话八股〗 成语典故: 鲁迅《南腔北调·“论语一年”》:“说是《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学而》一章’的题目,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

〖不患寡而患不均〗 成语典故: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

〖暴虎冯河〗 成语典故: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诗经·小雅·小旻》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论语·述而》

〖不惑之年〗 成语典故: 《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不教而杀〗 成语典故: 不教而杀谓之虐。  《论语·尧曰》

〖不咎既往〗 成语典故: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

〖不堪其忧〗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

〖不磷不缁〗 成语典故: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语出《论语·阳货》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不念旧恶〗 成语典故: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

〖表里如一〗 成语典故: 首尾周密,表里一体。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朱子全书·论语》

〖伯牛之疾〗 成语典故: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

〖百里之命〗 成语典故: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

〖屏气不息〗 成语典故: 屏气似不息者。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

〖不弃故旧〗 成语典故: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不求备于一人。  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

〖屏气凝神〗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达生》

〖屏气敛息〗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

〖博施济众〗 成语典故: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论语·雍也》

〖屏声息气〗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

〖饱食终日〗 成语典故: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成语典故: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

〖导德齐礼〗 成语典故: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洞洞惺惺〗 成语典故: 徒孤守洞洞惺惺、觉了能知之主,则亦灵岩三唤主人之旨而已。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子张篇二》

〖大节不夺〗 成语典故: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论语·泰伯》

〖大节不可夺〗 成语典故: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

〖待价藏珠〗 成语典故: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

〖待贾而沽〗 成语典故: 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语本《论语·子罕》

〖待价而沽〗 成语典故: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

〖荡检逾闲〗 成语典故: 大德不逾头,小德出入可也。  《论语·子张》道家去名者,欲以笃实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检之行。  《晋书·戴逵传》

〖雕镂藻绘〗 成语典故: 子云为此书,尝自拟《论语》……《论语》述圣人言行,犹天地之化,子云方且窃之焉,雕镂藻绘而蕲类之,其僭甚哉!  明·方孝孺《读<法言>》

〖当立之年〗 成语典故: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

〖箪瓢陋巷〗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

〖达人立人〗 成语典故: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斗筲穿窬〗 成语典故: 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论语·阳货》公之所为,必将惊世绝俗,使斗筲穿窬之流心破胆裂。  宋·苏轼《王元之画像赞》

〖箪食瓢饮〗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

〖大受小知〗 成语典故: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

〖斗筲之器〗 成语典故: 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斗筲之人〗 成语典故: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道听涂说〗 成语典故: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

〖道听途说〗 成语典故: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汉书·艺文志》

〖多闻阙疑〗 成语典故: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

〖笃信好学〗 成语典故: 子曰:‘笃信好学,守善道。’  《论语·泰伯》

〖大言不惭〗 成语典故: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大雅君子〗 成语典故: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  《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论语·八佾》

〖迩安远至〗 成语典故: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论语子路》

〖而立之年〗 成语典故: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论语·为政》

〖耳顺之年〗 成语典故: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恶衣恶食〗 成语典故: 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分崩离析〗 成语典故: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论语·季氏》

〖犯而不校〗 成语典故: 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论语·泰伯》

〖富而好礼〗 成语典故: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富而无骄〗 成语典故: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发愤忘食〗 成语典故: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富贵浮云〗 成语典故: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方刚血气〗 成语典故: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论语·季氏》

〖肥马轻裘〗 成语典故: 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论语·雍也》

〖父母之邦〗 成语典故: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论语·微子》

〖父母之国〗 成语典故: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论语·微子》

〖凤鸟不至〗 成语典故: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论语·子罕》

〖斐然成章〗 成语典故: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论语·公冶长》

〖犯上作乱〗 成语典故: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论语·学而》

〖肤受之诉〗 成语典故: 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论语·颜渊》

〖肤受之愬〗 成语典故: 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

〖粪土之墙不可杇〗 成语典故: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

〖父为子隐〗 成语典故: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子路》

〖风行草偃〗 成语典故: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风行革偃〗 成语典故: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浮云富贵〗 成语典故: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飞扬浮躁〗 成语典故: 飞扬浮躁,所学安能坚固。  《朱子全书·论语一》

〖夫子自道〗 成语典故: 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夫子之墙〗 成语典故: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论语·子张》

〖各不相谋〗 成语典故: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恭而有礼〗 成语典故: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论语·颜渊》

〖观凤一羽〗 成语典故: 毕竟一事做得时,在可以见其全体。古人谓观凤一羽,足以知其五色之备。  宋·朱熹《论语四》

〖观过知仁〗 成语典故: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故旧不弃〗 成语典故: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论语·微子》

〖怪力乱神〗 成语典故: 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述而》

〖宫墙重仞〗 成语典故: 譬之宫墙……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论语·子张》宫墙数仞,允得其门。  汉·蔡邕《郭林宗碑文》

〖告朔饩羊〗 成语典故: 子贡欲去告朔之忾羊。  《论语·八佾》

〖过庭之训〗 成语典故: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论语·季氏》掾孙翻,以贞固之质,受过庭之训。  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

〖告往知来〗 成语典故: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躬行节俭〗 成语典故: 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

〖过犹不及〗 成语典故: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公冶非罪〗 成语典故: 公冶长非罪也。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

〖龟玉毁椟〗 成语典故: 虎兕出於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

〖刚毅木讷〗 成语典故: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子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成语典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魏灵公》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成语典故: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过则勿惮改〗 成语典故: 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河不出图〗 成语典故: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自伤卑贱,不能致也。  《论语·子罕》

〖怀宝迷邦〗 成语典故: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论语·阳货》

〖患得患失〗 成语典故: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惠而不费〗 成语典故: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论语·尧曰》

〖和而不同〗 成语典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祸发萧墙〗 成语典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

〖好古敏求〗 成语典故: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

〖好谋而成〗 成语典故: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论语·述而》

〖瑚琏之器〗 成语典故: 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论语·公冶长》